城市供水全周期应用建设
中高考季保障学校考点供水安全
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蓝图中,建立高水平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
超大城市供水现代化路子在哪里?用“数治”新模式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倾力打造安全韧性的城市供水保障,重庆城市供水人给出了答案。
今年以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所属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供节水中心”)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供水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城市供水治理能力。他们以责任担当为墨,以“数治”创新为笔,全力书写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的城市供水治理新篇章。
数字赋能 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重塑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
在数字重庆建设按下“快进键”的大背景下,供水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水电气讯桥隧轨道’的重大应用开发建设,实现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业务贯通”的指示要求,为城市供水管理数字化指明了方向。
市供节水中心积极响应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议精神,锚定2024年底上线运行的关键节点,全力落实“中心城区平台一体化建设运行”要求,积极深化“全流程监测、全过程监管、全方位展示、全部门融跨、全天候应急”的全周期概念,全面推进“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开发工作。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市供节水中心积极作为,先后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学习供水安全保障监管的先进经验。同时,深入全市区县和两大供水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全面了解本市供水现状。此外,还邀请住建部直属科研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2名技术专家驻场指导,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全面理清业务逻辑,全量梳理业务数据,全维探索前沿技术。对涉及城市供水多跨协同的市级部门“外部闭环”、5个应用场景“内部闭环”进行了深入优化。
在应用开发方面,中心以驾驶舱“可感可视可预测可调度”作为系统建设的突破口,反向梳理数据底座、AI赋能等支撑需求。针对数字改革迫在眉睫但感知设备欠缺、GIS管线数据不全等实际现状,克服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应用V1.0版本,收集中心城区各区现有城市供水管线数据合计9578.42千米,按照量足、质优、绿色、安全、服务好的目标,在能力上求增量,流程上做删减,协同上多融,效能上谋改革,开发并上线1个主驾驶舱和“规划建设、供水运行、节水管理、协同处置、效能评估”5个二级驾驶舱,初步形成了对中心城区“数据展示、指标分析、平战结合、管治转变、辅助决策”的基础能力。
“相当于重塑整个城市的供水全周期管理。”市供节水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说,该系统投用后,将针对重庆山地城市多层加压等供水特点,通过建设水力模型,实时映射管网流量、压力、流速、坡降等管网水力状态。依靠先进的AI在线计算分析技术,实现风险预测、协同处置等功能,有效提升供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该系统积极谋划“城市供水原水调度管理、城市供水高峰保供协调调度、取水泵站设施故障突发事件”等10个多跨事件,并将在中心城区11个区同步推进,确保系统能够全面覆盖供水管理的“取输净配用”全流程,实现供水全周期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
安全韧性 直面历史级高温天气考验,确保76天高峰用水不断供
2024年,重庆遭遇了76天连续35摄氏度以上持续高温的天气,9月19日,中心城区供水达到历史峰值,这一罕见的气候现象给城市供水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重庆凭借出色的统筹规划和高效执行,成功交出了一份76天高峰用水不断供的高分答卷。
原来,早在2月,市供节水中心便未雨绸缪,积极开展水源情况调研工作。通过与市气象局、市水利局、长江上游水文局、市水务集团、市水投集团等部门和企业的紧密对接,全面摸清水源保障“基本面”,并形成了《2024年一季度城市供水水源保障情况分析的报告》,为应对夏季高峰供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4月,中心紧锣密鼓地开展高峰保供方案评估工作,认真梳理编制《2024年度城市供水高峰保障工作评估报告》,对全市城市供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高峰供水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7月至9月,正值高温供水的关键时期,中心建立城市供水日报、周报机制,及时掌握水厂负荷,组织人员奔赴较大风险的17个区县,深入现场进行督促指导高峰供水调度工作,并掌握全市应急物资储备现状,累计开展高峰供水安全检查31厂次,查找并整改安全隐患12处,有力督促了供水企业将高峰供水安全保障举措落到实处。
10月31日,针对城市供水潜在风险,在万州江南水厂开展城市供水事故应急演练,邀请专家对演练情况进行了评估,为科学防范和应对供水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一体化综合调度是解决组团式供水紧平衡,确保供水稳定的关键一环。”市供节水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在供水保障过程中,他们充分挖掘供水潜力,积极组织市水务集团向西部大学城片区实施跨片区、跨企业调水,最高每天超过22万方,缓解师生返校用水难题。协调水务集团无偿提供中水,要求供水企业严格遵循“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城市供水保障原则,对供水管网进行细致梳理,制订周全的应急供水保障方案。
正是通过这些提前谋划、精细落实的一系列举措,重庆在极端高温的严峻考验下,成功确保了城市供水的稳定安全,确保供水高峰期“零断供”,彰显了重庆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强大的韧性与高效的协同能力,让广大市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满。
量足质优 积极响应“渝城护学”行动,实现城市供水水质全国进位
在城市供水保障工作中,市供节水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一系列民生行动入手,着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放心水供应体系,力求实现“西部领先,全国进位”。
9月,正值持续晴热高温关头,全市高校迎来集中返校高峰。针对暑假校园供水设施闲置时间长,可能影响水质情况,市供节水中心组织专业检测机构走进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西南大学、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等学校上门开展水质“大体检”、设施大巡检,指导科学用水。
事实上,每逢春秋开学季、高考中考期间,在市供节水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区县及供水单位工作人员备好“优质课”、当好“陪考人”,忙碌的身影在全市多个区县的学校中随处可见。比如,沙坪坝区自8月中旬起就成立了校园供水护航巡查小组,加大对辖区23所大、中、小学校周边25公里管线、103套闸阀的管网巡查、探漏力度。供水企业严格执行供水服务热线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解决用水问题,为校园用水拧紧“保险阀”。
这仅仅是城市供水人用实际行动响应多个市级部门联合开展“渝城护校”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城市供水量足,市供节水中心建立了与水利、气象、长江委等部门的原水保障联络机制;定期开展制水能力、水源水量预测和水质环境调研工作,全面掌握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全市双水源、双电源建设,不断增强源水应急保障能力,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在加快推进19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等。
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水厂99座,总产能达837万吨/日,日供水能力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二。
为确保水质放心优良,我市坚持从原水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构建了“供水企业自检—区县主管部门监督检测—市级部门抽查”三级监管体系和二次供水水质抽检机制,确保水质监管全面、到位。创新开展水质专项检查、应急机动采样检测和“市级—区县背靠背”平行抽检工作法,通过多种检测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目前,中心城区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全市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展的“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重点针对远郊区县供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深受基层供水单位的一致好评。为了提升全国进位,分别在3月份的城市供水高峰论坛、7月份的城市供节水工作培训会中,邀请来自全国的行业专家对城市供节水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大力推动全市城市供节水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此外,市供节水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新国标宣贯培训、供水企业化验室能力检查、水质检测机构工作督查等,有力促进了全市检测单位、供水企业提高水质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常态化直面群众,将水质抽检活动延伸到市民家中,打通水质监督“最后一公里”。
川渝协作 紧盯国家区域战略布局,携手唱响川渝供水“双城记”
今年7月下旬,岷江上游暴雨引发涪江洪水,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提前1小时预警重庆潼南段。这让潼南供水部门有充足时间调整净化手段,确保供水水质,体现了川渝两地在供水领域的紧密合作。
这样的合作在川渝地区并非个例。川渝两地供水部门紧盯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在供水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进,类似的“打配合”情况越来越多,两地之间的协作越来越紧密。
目前,川渝两地正积极加快构建川渝水质检测新模式。双方共同探索建立川渝两地水质检测互融互通的“供水标准”,致力于实现两地“信息共享一家亲”的新机制新模式。通过这种深度合作,推动川渝两地城市供水水质管理、生产、检测技术及水质预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水力”保障。同时,两地还着力探索建立川渝供节水主管部门和供水企业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促进双方在供水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为进一步加快两地融合发展步伐,今年11月26日,川渝两地以“携手唱响双城记 共饮一江健康水”为主题,成功召开了2024年度川渝两地城市供水水质提升协作会议。此次会议汇聚了两地供水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城市供水水质。
“川渝地区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供水行业的区域协调发展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市供节水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供水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共建,通过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可靠、绿色健康的饮用水供应体系,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顶流“国宝”作代言
重庆找到节水宣传流量密码
2024年,为了向广大市民传递“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节水理念,5月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重庆创新性地邀请重庆动物园双胞胎大熊猫渝可、渝爱为城市节水代言。
这一举措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市供节水中心趁热打铁,启动了“渝可渝爱”卡通形象创意设计征集大赛。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重庆市民被这对萌萌的熊猫形象所吸引,纷纷踊跃参与其中,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堪比一场明星综艺。
高考期间,市供节水中心推出了《加油!少年》系列海报,“渝可”“渝爱”祝福考生“节节高升、水到渠成,旗开得胜、一举夺魁,乘风破浪、金榜题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2月26日,渝可渝爱卡通形象的官宣揭晓,这无疑又将引发一次社会关注的热潮。让国宝在城市节水领域“卖萌”,“节约用水,可可爱爱”的主题宣传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重庆在推进城市节水工作所花费的“心思”远不止于此。
据了解,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重庆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组建了创建工作专班,全面统筹节水创建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20余个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共同部署各领域节水事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开展“节水贷”等业务,大力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在多领域的落地生根,实现了节水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不断完善财政保障制度,加大对节水工作的资金投入,为节水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在政策法规与监督制度方面,重庆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了《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等,进一步强化了节水工作的制度约束等。每年都开展《重庆节水城市创建评估报告》,这一系列举措的有序推进,为我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