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洽会上,庆铃集团发布的业内领先的新能源卡车“铃界”,是市属国企和民企、外企联动协同创新的结晶。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2024年市属重点国企利润总额突破377亿元、同口径增长12.8%,增加值1288亿元、同口径增长6.3%;今年1—4月,市属重点国企实现利润总额121.2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增加值397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4.3%、7.2%。
截至目前实施5批次19组战略性重组,市属重点国企由51户整合为33户,完成13项专业化整合,全级次法人户数压减至690户;盘活资产1510亿元、回收资金595亿元……
“全市国资国企系统拉开了直辖以来最大的一场改革,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在5月27日举行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打造一流现代企业”新闻发布会上,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表示,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以来,重庆推动重组整合取得重大突破、治亏增效取得重大进展、资产盘活实现整体提升、改革突破平稳有序、现代化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加快完善,交出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经济提质增效的高分答卷,打造形成一批国企改革标志性成果。
关键词 重组整合优化
截至4月末,累计盘活资产1510亿元、回收资金595亿元,有效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重庆本轮国企改革以“明确核心功能、界定主责主业”为重要任务,着力答好“企业因何存在、国家要国企做什么”的核心命题。曾菁华表示,这一改革紧密围绕“国之大者”战略部署和重庆发展实际需求,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升级。
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市国资系统谋划推动的5批次19组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改革全面落地。今年1—4月重组整合的15家企业营收同口径增长4.8%,利润增长31%,增加值同口径增长22.8%。
如,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与市水投集团重组后,提速推进管理体系优化和内部专业化整合,成为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净资产第一名。
又如,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扎实推进重组整合改革、文旅主业发展、经营提质增效,1—4月游客接待人次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入围中国文旅集团品牌传播力100强。
与此同时,跨领域专业化整合同步推进,目前已完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检验检测等13个领域整合,房地产、建筑、酒店、金融等领域深度整合正在进行中。
酒店行业整合尤为典型,由重庆文化旅游集团牵头,整合管理市级酒店宾馆100余家,“两江假日”系列品牌管理酒店客房数量达1.6万间,显著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重组整合,分布在不同企业的“小、散、弱”资源得到归集合并,全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加成熟定型,市属重点国企全级次法人户数已压减至690户,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3级(或合理4级)以内。
改革成效在经营层面持续显现。截至今年4月末,市属重点国企亏损面较上年同期下降11.7个百分点,累计盘活资产1510亿元、回收资金595亿元,有效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此外,市属国企“双一流”培育行动也全面启动,通过“一企一策”制定行动方案,加快培育打造10户“全国一流、行业领先、西部第一”的一流现代企业,强化“国企优品·山城印象”品牌推介,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流知名品牌。
关键词 服务国家战略
截至4月底,市属国企承担的18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61.9亿元、占全市的30.3%
着眼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重庆市国资委紧扣全市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打造“六区一高地”使命任务,让国企在枢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截至2025年4月底,市属国企承担的18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61.9亿元、占全市的30.3%。
作为开放通道建设的主力军,重庆物流集团今年1—4月集装箱量与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20.3%和5.3%,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预计同比增长26%,中老泰图定班列、长江上游首条“江海直达”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行。
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领域,重组后的市农投集团实现改革与发展双突破。今年1—4月营收22.76亿元、利润总额7762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1%和931%,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同样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随着4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投用,36万平方米的“卫星厅”使机场形成“3航站楼+1卫星厅+4跑道”运行格局,年旅客吞吐能力跃升至8000万人次。
本土最大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2024年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对接市级重点项目176个、提供贷款余额265亿元;在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融资余额超545亿元、较年初增长75亿元,重点支持基建、交通物流及东盟经贸企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重庆国资国企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21家、高新技术企业158家
前不久,重庆机电集团举办对外协同科技招商活动,面向20余个顶尖科研团队发布38项核心技术需求。这场活动背后,是重庆国资国企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
依托三级创新体系,重庆机电集团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研发投入6.25亿元,培育出42项国内领先技术,新产品产值率达53%。
这样的创新图景在全市国资系统铺展开来。据介绍,市国资委发布的两批次205个“四链”融合项目,共计发布人才需求50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需求70余个,投资总额超35亿元,首批105个项目已产生19亿元经济效益。
今年西洽会上,庆铃集团发布两款业内领先的新能源卡车,则是市属国企和民企、外企联动协同创新的结晶。庆铃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铃坤轻卡能耗较同级车降低20%,携手华为研发的铃界重卡实现15分钟超充80%,与德国博世共建中国最大氢动力系统制造基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3万套/年。
在本轮改革中,重庆建立起“三企”联动发展机制,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等产业“国家队”落户;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流通旗舰企业启航;重钢集团借力中国宝武全球资源进军高端钢品领域;重庆水务环境集团联合民企在15座水厂铺设光伏,实现年发电2000万度、碳减排1.1万吨。
一系列创新实践正转化成发展动能。重庆国资国企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21家、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其中1.5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3.5亿元。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市属国企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4%,并通过建立“传统、优势、新兴、未来”四大产业攻关清单,推动18个产品入选全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关键词 数字赋能监管
打造“国资智管”数字平台,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100%
在国资监管方面,重庆创新打造“国资智管”数字平台,以国企改革发展综合报表体系为主体,常态化运行投资监管、债务风险、经营风险、人员薪酬、资产盘活、产权交易、经济运行等11个核心应用场景,实现国企债务监测100%全覆盖、经营性风险100%动态监测处置,实现市属国企、区县国资国企全面穿透贯通。
数字平台上线运行一年来,累计流转调度事件2500次,处置异常信息超过6000项。
聚焦投资监管核心应用场景,平台打造“投资监管一件事”,围绕国有企业的投前、投中、投后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监管,实现企业年度投资项目全流程线上审批、跟踪、评价。
针对市属国企投资数据,平台个性化设计45个风险指标、756个数据标签。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实时扫描各类投资项目5900余个,发现疑似合规问题2400余项,发出智能风险提示600项,闭环调度390次。
在风险防控领域,平台通过银企直联,企业账户数据“T+1”自动上传至“国资智管”,按照梳理出的国资国企资金、债务、决策等66项核心监管指标以及“大额对私支付”“疑似重复支付”等8个资金风险预警模型,可实现对企业资金链风险事件100%实时监测。
与此同时,平台的“国资小智”财务AI组件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型训练,实现财务领域监管模块指标数据的智能问答、检索、分析、推演,在政策解读、报表逻辑校验等方面准确率超95%,数据分析耗时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围绕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国资智管”还依托智能推演模型对止损治亏、资产盘活等任务进行实时监测,与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多跨协同,对进度落后企业进行智能预警调度100余次。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