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渝北区旅游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新动能,文化体验、趣味游玩等特色活动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力。
据统计,“五一”期间,渝北区接待国内游客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国内游客花费22.75亿元,同比增长24.5%。
▲以沉浸式文化活动焕新假日体验。渝北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以沉浸式文化活动焕新假日体验。渝北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三大场馆纷纷发力,艺术展览、亲子阅读等特色活动轮番登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文化客厅”。渝北博物馆创新打造“非遗豆花工坊”,通过趣味“招工”让游客体验磨豆、滤渣、点卤等传统工艺,在豆香氤氲中品鉴劳动成果,让文化体验提升假日人文氛围与城市内涵。
▲以文旅“新十尚”引燃消费热潮。渝北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假日期间,渝北以文旅“新十尚”为引擎,成功引燃假日消费热潮。紫薇路、金紫山文创园等潮流街区化身“城市微度假目的地”。据统计,渝北文旅“新十尚”年轻客群占比超75%,“为一杯咖啡奔赴一座城”“为一场演出驻留整夜”成为新常态,文旅消费潜能在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中持续迸发。
以山水为底色,勾勒出都市人向往的诗意栖居图。玉峰山、云龟山、铜锣山矿山公园等渝北生态地标持续领跑假期旅游市场,游客漫步山间拍照打卡,在森林氧吧中疗愈身心。
▲以自然生态勾勒诗意栖居图。渝北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精品民宿集群成为流量担当,龙门璞村成假期新宠,“五一”期间人气爆棚,满房满座,客房入住率100%,餐饮接待一座难求;宿于·龙槐山院、山顶见·青坎等特色院落一房难求,印证了“住进风景里”的消费新主张;野兽花园农庄举办农场版“向往的生活”,通过采茶制香、花海漫游、篝火烟花等沉浸式田园体验,吸引多个家庭客群参与。
以“生态引流-深度体验-在地消费”的良性循环,为近郊游经济开辟出可持续发展路径。渝北各景区景点以“白+黑”全时段体验、“水+陆+空”全维度场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旅游消费矩阵,让假期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烟火温度,更显发展热度。据统计,全区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分别增长33.5%、30.2%。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