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涪陵建立全市首个人才创新联合体 产业出题 人才揭题 各方答题

发布时间:2025-05-16 11:07
发布时间:2025-05-16 11:0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在重庆经济版图上,涪陵的先进材料产业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去年,涪陵区材料产业产值达1388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4。

在激烈的竞争中,涪陵何以继续领跑?靠创新、靠人才!

全市首个人才创新联合体近日在涪陵启动,先进材料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拉开协作大幕。“多主体联合攻关,共破技术难题。”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该联合体以需求为导向,深度链接产学研资源、建强建优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先进材料产业迈上新台阶。

破壁之机

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冲锋

4月,涪陵区先进材料产业人才创新联合体启动暨技术攻关团队发布仪式在长江师范学院举行。20个技术攻关项目发布,犹如20道“战书”,向先进材料领域技术难题发起挑战。

赵风轩,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也是第六届“涪陵人才”。他接过了“仿生催化剂项目”“钌催化剂前体制备项目”两个项目首席科技官的重任。

“过去,我就像救火队员。”赵风轩展示了手机里保存的2022年工作日志:3月12日飞上海协调研发设备,4月8日到成都洽谈专家合作,5月20日回涪陵处理生产异常……每个项目都需要四处奔波,很容易走弯路,还造成资源浪费。

如今,赵风轩能统筹调配重庆华峰化工、华峰中试科技、上海华峰新材料研发科技公司等多家联合体成员单位的人才和创新资源。

“联合体的成立,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冲锋,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全覆盖,充分发挥各自擅长领域的研发优势,有效提高项目研发效率。”现在,在赵风轩的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来自不同企业和高校的人激烈讨论的场景,大家各展所长,为攻克难题出谋划策。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重庆建峰驰源化工公司的首席科技官郝剑。

在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曾经有10多家同类企业,各自在产品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以前,我们研发一款新产品,从设计配方到最终成型,往往需要1年时间。在攻坚阶段,经常因为缺乏顶尖人才而陷入困境。”郝剑说。

如今,有了人才创新联合体,他的团队与重庆大学合作,8位专家随即加入,为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

近日在企业研发中心,郝剑和团队成员正日夜奋战,抓紧推进“PBAT类可生物降解材料合成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

“有了联合体,我们最快一个月就能研发出一款新产品。”郝剑兴奋地说,他们将全力突破催化剂技术自主化,加快建设6万吨PBAT示范线,预计6月底投料试车,填补重庆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空白。

共生之局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人才创新联合体中,“共生”是个关键词。

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丹教授办公室的白板上留着一道公式:人才×资源×机制=创新裂变。

这个公式正在涪陵变为现实——由华峰氨纶、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组成的项目攻坚团队,最近在“高强力耐高温聚氨酯纤维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

“就像调配化学试剂,我们找到了最佳配比。”王丹用移液管比划着解释联合体的运作奥秘——企业出工程化经验,高校供理论基础,研究院做中试验证。

三方按“人才贡献度、企业投资占比、平台服务权重”阶梯式分配成果转化收益。

王丹介绍,项目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突破了聚氨酯弹性纤维高强力耐高温和高速多孔多头干法纺丝等关键技术,成功建成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线,单套年产达到万吨级规模。该项目现已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并联合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方按照约定,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事前预案共商,事中损失共摊,事后复盘共建。为推动利益一体共生,涪陵区积极引导人才创新联合体构建“一池(成果转化共享池)一体(知识产权联合体)”权益共享框架和“风险—治理”动态平衡体系,以机制创新破解利益联结难题,筑牢合作共赢基础。

赋能之路

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生机制,在MOF材料量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实验台上,原本价值200元/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如今成本降低了90%以上。这一成果背后,是研究院联合院士团队、北京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建立“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产业验证”三级协同机制的努力。

在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跨学科攻关联合体的专家来自材料、化工、环境等多个领域。他们围绕生物医药、安全防护、绿色低碳三大领域,形成了复合型技术攻关矩阵。目前,已完成10个创新产品与系统的研发立项,覆盖页岩气提氦、吸附式空气取水装备等多个前沿方向。

“MOF固态储氢技术率先在氢源智能产业应用,年产值达3000万元;与页岩气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完成贫氦页岩气提氦工艺设计……”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还与华峰化工、卡涞科技等涪陵本地企业加强合作联系,通过技术输出和人才交流,助力涪陵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

如今,在涪陵,产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揭题、各方答题的创新模式正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设共享专家智库、赋予项目攻坚主体充分的人才调配权等措施,人才配置更加高效。截至目前,涪陵区先进材料产业人才创新联合体人才储备库入库高层次人才41名;20个攻关小组推动250余名人才实现跨界流动;选派27名“科技博士”进企业,解决20余项技术难题。今年,涪陵先进材料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增长8%。人才创新联合体的不断实践,为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先进材料产业人才联合体,是一个切入口。我们持续深化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人才共用、技术共克、成果共享、产业共振的协同创新生态,形成具有涪陵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人才品牌。”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