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裕电子全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
2025年一季度,潼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全市第三,GDP增长6.8%、全市第二。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潼南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涪江奔腾”计划为蓝图,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腾笼换鸟”园区升级、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等创新举措,精心构建产业新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这片热土上,企业如繁星闪耀,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强企富民的愿景正加速成为现实。
精准施策
“一企一策”润企心田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一企一策’就是我们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发展锦囊。”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潼南区以政策为指引,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助力企业突破瓶颈、发展壮大。
以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龙新材料)为例,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在研发创新的道路上遭遇资金难题。研发投入大、资金周转难,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对此,潼南区税务局迅速行动,组建“税务秘书”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建立“一档一户”成长手册,精准推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上门辅导申报流程。
“2022年,我们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100万元,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有底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庆龙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说。
破旧立新
腾笼换鸟焕活园区
在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裕电子)的生产车间,全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与智能化CNC设备交相辉映,一幅现代制造业的壮丽图景展现在眼前。
这一转变,正是潼南区“腾笼换鸟”结出的硕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一度陷入困境。是政府的‘腾笼换鸟’政策,让我们看到了转型的希望。”景裕电子相关负责人说。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景裕电子不仅获得市级智能化改造补贴,还通过税务部门的“银税互动”机制申请到纳税信用贷款。资金到位后,企业迅速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
2024年,景裕电子还成功入选全市电子终端全球优势产业培育名单。如今,景裕电子已成为华为、惠普、小米等头部品牌的供应商,订单量持续增长,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腾笼换鸟’不仅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更是对产业结构的深度重塑。”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政策,潼南区加速清理盘活闲置用地315亩,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巩固扩大园区开发区改革成果。
多维赋能
服务升级优化环境
“以前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繁琐,如今区住房城乡建委主动靠前服务,项目推进速度大大提升。”重庆华电潼南一期气电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潼南区的服务赞誉有加。
为助力企业发展,潼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针对重点项目,在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办理、消防安全等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生产、早见效”。
这只是潼南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潼南,各部门协同作战,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服务体系。
潼南区经济信息委深化“四链融合”服务机制,迭代优化“潼企优服”智能化服务平台功能,让企业办事更便捷高效;潼南区税务局推出“税路通·渝税通”跨境服务品牌,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税费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潼南区水务集团针对企业水费欠费难题,创新实施“排查+分期+减免”组合帮扶举措,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潼南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环评“打捆审批”机制等创新举措,提升监管效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潼南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安静生产期”制度,每月1日至20日除特殊情形外不开展行政检查,以减轻企业的迎检负担。同时,抓实要素保障,建设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1%,企业融资成本下降60个基点;依托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动态为企业“春风送岗”3000余人,推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主城都市区第一。
未来,潼南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更创新的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